Monday, March 31, 2025

 Hudson bay 哈德遜灣

一個非常巨大的海灣 在加拿大北方 面積有 1,200,000 平方公里 是台灣33倍大 是加拿大的巨大內海。北部出口直接北極海 所以北極冷氣團一路無阻,整個海灣沿岸氣候與北極地區相同非常寒冷。沿岸大部分地區 年平均氣溫是 -6C. 

這個海灣最早期是法國來與原住民交易毛皮

所以後來有 Hudson bay 公司。 這個公司有英國政府特許擁有許多土地 。後來雖然歸屬加拿大政府,但是理論上 這個公司可以有權索回他們幾百年前英國特許他們擁有的土地。

灣內最大港口 Churchill, Manitoba 是一個重要港口 ,加拿大西部生產的穀物可以透過火車直接送到這個哈德遜灣的港口出口到全世界。而不需要經過幾千公里長的聖勞倫斯河水道出大西洋。


Saturday, March 29, 202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2VuGIwIFWQ

電機VS資工

Thursday, March 27, 2025

 https://www.jobbank.gc.ca/findajob/resume-builder?fbclid=IwY2xjawJS02NleHRuA2FlbQIxMQABHYa67Ezx2pIVjuFLIbGHlvoEmKyeyfDZHqoOFyk5bW6Hm011DMCjHAQFQA_aem_HoQirZywetDtno9sLJVI1Q


Job bank resume builder

 情緒? 理智? 小不忍則亂大謀

每年有好多台灣來的打工度假青年, 留學生, 新移民來到加拿大。如我之前所說的是絕大部分找不到他們專業工作, 也辦不成移民。其實這是可以避免, 增加成功率的關鍵就是 過來之前如何理性的分析自己的計劃,途徑與備用計劃,避免情緒化與不切實際的幻想影響正確的決策。

就如我們在學校學到的一樣 ,怎麼樣做事情?

1. 先收集所有相關資料與情報 越多越好。只要你收集的不齊全那都有可能會造成將來決策錯誤或者是一天到晚改來改去,所以收集情報必須很齊全。

2. 有組織有系統摒除情緒, 去做最好的理性獨立正確的分析, 得到最好的策略與戰術 .如何才能在加拿大找到工作?如何才能在加拿大移民成功?

3. 不要設定太多的要求與條件。條件越多,

你越不可能有答案。 就像找對象一樣 必須務實,條件過多不切實際 最後一場空。

4. 一旦有了方案與策略就堅定不移的去落實去完成。

 最近我在輔導時有一個很有趣的對話。

我幫助一個在大西洋省份的台灣留學生找實習機會。我幫她找了很多mentors 來幫她之後 . 

她問了我一個關鍵問題. “我是不是剛來加拿大就該來找你了?”

我說 ”不對 ,你應該在離開台灣之前就要找我才對”

我又說 “我們曾經協助七個台灣人 在台灣他們就找到加拿大工作”. 

很多事情都是越早規劃越好! 要去加拿大什麼地方? 要唸書?直接找工作? 直接辦移民? 該用什麼途徑 ?一步一步規劃好 ,包括B 計劃 ,萬一計劃趕不上變化? 該如何考慮到所有可能 ?這是您在台灣就該全盤規劃 ,沙盤推演的! 走一步算一步是不會成功的。

我碰過最早來找我們的是有一位最會規劃的人,三年前在她出發前一年就跑來問了我一大堆問題。幾乎天天問各種問題。當然她後來就很順利的直接找到她要的工作,再搬來加拿大就職!

 在加拿大會法文其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今天下午 我的team meeting 老闆說有一個客戶要求support 的 DBA 一定要能夠用法文溝通 ,整個team 30多人 只有兩個人可以用法文 溝通。 

所以如果會法文 bilingual 在工作上是非常有保障的。所以同樣會一樣的技能 你有雙語優勢 有些時候就會優先錄用,就算要裁員 如果客戶需要法文而你有雙語能力也會是最後一個被裁員的。

因為加拿大有 20-30%的人說法文。 這個法文與雙語需求是永遠有需要的。

你會法文也能夠到歐洲法語區去求職。

Tuesday, March 25, 202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Chj_5IzAoU


矽谷高層到台商3個月內就陣亡!|為何你在外商如魚得水,回台卻處處碰壁?|台商老闆不只看結果,還要看過程?|台商 vs. 外商職場大不同!| #職場文化 #職場生存 #台外商文化差異

 Myblueprint

職業生涯評估與規劃工具

https://myblueprint.ca/

 Ellesmere island

在加拿大的很多都市都有一條街名叫做 Ellesmere. 很多人並不知道這是一個加拿大最北邊的島嶼的名稱。這個島嶼非常靠近北極。島上有一個軍事基地是 Alert . 是加拿大最北的有人居住的據點。

這個島也非常的大,也將近200,000平方公里 大概是台灣的七倍大。在北緯 83度 所以非常接近北極。島上只有 144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lNAgrGgoEY



這篇文章是寫給有意來加拿大求職,但是還沒來加拿大 landing 的人。我嘗試將我以前寫的許多文章的要點綜合起來。

為什麼在加拿大求職這麼困難?

1. 英文程度的落差太大。

以台灣為例子,台灣人平均IELTS 5 分,但是要在加拿大找到工作IELTS 至少要7分,這個 gap 是非常大的。

2. 用語,常用句,口音,腔調,語速不同。

就算你IELTS 有 7-8分 你仍然英文需要適應期。短則三個月,長則1-2年。

3. 產業結構不同。

兩個國家產業結構差異很大 台灣是高科技產業為主。但是加拿大是資源礦產出口導向為大宗。例如半導體行業的來這裡根本沒有相關產業工作,只能改行,

4. 加拿大經驗障礙。

絕大部分的雇主都希望你不是剛剛來加拿大,而是已經有一段在加拿大的適應期間短則數月越長則三年他們才會願意雇用你。這個叫做「加拿大經驗要求」。

5. 執照

許多加拿大的工作都需要有某些本地執照。沒有這些執照就不可能有人會雇用你。很多執照取得或換照費時費力。

6. 只管經驗不管學歷

加拿大雇主僱用人最主要是看你有幾年相關經驗。如果沒有相關幾年經驗那大概是沒有人會理你的。這裡沒人管你學歷.

所以不要以為來加拿大唸書就能找到工作,至少80%留學生畢業後是找不到加拿大相關工作經驗的。

7. 移民身分

當工作很難找的時候 有永久居留權的人找工作會有優先。因為任何國家都一樣一定優先照顧本國人。

8. 待在沒有工作機會的地方

加拿大是一個巨大的國家 不同的省份與城市有不同的產業,不同的失業率 ,不同的就業機會。待錯地方 可能就怎麼找也不會找到工作。

9. 用錯 resume or CV style. 沒有請加拿大 HR or recruiters or 專家修正調整。沒有針對每一份職缺的 job description 調整 突出你的優點。 沒有針對ATS 放足夠的keywords. 

10. 沒有事先研究過所有有 tricky 的 behaviors questions. 一條問題答錯就可能出局!

11. 沒有事先找出你專業的 interview 題庫. 不會也得背下來。否則等著當場 interviews 出錯。

12. 沒有去找出你那一行的專業 recruiters. 例如有些 recruiters 專精 會計, 礦業, IT 等等的職缺。

13. 沒有好好利用 被動式求職法讓 recruiters 看到你的 resume 來找你.

14. 沒有在加拿大境外就開始用 內調 外派的方式與找跨國headhunters 主動幫你找加拿大工作。

15. 沒有好好主動告訴每一個人 你正在找加拿大的專業工作。 you never know you may get opportunities by friends reference.

16. 沒有好好善用各種方法 在 linkedin 建立人脈來找工作。

17. 沒有體會到求職就是一種自我推銷

想辦法把自己推銷出去。

18. 沒有認清中西文化上的差異。 

內向,不善於表達自己與臉皮薄的人就根本不應該來加拿大求職。要來加拿大就得改變個性或者是改變行事風格。

19. 沒有以整個加拿大為範圍去找工作

求職地域範圍越窄 越難找到工作。

20. 沒有把求職當作一個專業來好好研究

求職有太多的技巧要知道要學。這些技巧如果不會那麼求職就是緣木求魚。

21. 沒有車

在加拿大沒有車 就是一種自我約束 沒有行動自由 更別說什麼要找工作。

22. 沒有足夠的鈔票支撐

銀彈要足夠,加拿大生活開銷很高, 沒有足夠銀彈支撐不了多久。

23. 沒有足夠決心

缺乏破釜沈舟的決心去求職。放棄太快!

24. 沒有恆心毅力

缺乏求職的恆心毅力。 加拿大要找到你理想中的專業非低薪工作, 耗時半年一年是很正常的, 要撐下去。

25. 不切實際

不要放棄任何機會。不要幻想一步登天,騎驢找馬, 才能一步一步, 找到你的理想工作。

26. 沒有融入加拿大社會

多認識更多加拿大朋友,更了解這個國家,會對妳求職有更多幫助。

27. 沒有好好善用 加拿大政府與社會的各種求職相關資源。

28. 不要整天只想回台灣, 你常飛來飛去,能夠找到專業工作的機會越渺茫。

29. 沒有時時刻刻 反省,修正自己的求職策略與方法。有時候一念之差就是成敗的差別。

30. 沒有善用學校人脈

如果你是留學生,你就應該主動與教授學長同學建立好良好的關係, 他們對你將來求職的幫助最大。不要畢業之後你半個人也不認識。那你找不到工作也是預料中的。

31. 不夠主動積極

主動 積極 很重要。

要做到無孔不入 主動 chase.

32. 沒有頭緒

沒有去找出加拿大工作分佈與相關統計數字

沒有統計數字 等同瞎子摸象。 精確的了解工作在哪裡? 工作要求是什麼?等等是非常重要的事。

33. 沒有盡最大努力去找出 成功的競爭者之 resume 來研究競爭策略。

34. 沒有定期讀本地第一手新聞 了解這個國家的一切。

35. 沒有努力去 close gap. 例如你要找的 job roles 需要七個專長技能。可是你只會五個,你如果沒有把那兩個補上?如果你什麼都不做, 那你永遠不會有機會被錄取。怎麼樣補上,減少競爭劣勢就是你該做的事情。你不做就只能等著回台灣。

36. 沒有自信

缺乏自信 不敢爭取機會。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他們為什麼要相信你?

37. 不可以謙虛

有些國家的人懂3分就敢說他懂10分。你不能謙虛,在這個國家謙虛就是自廢武功。你也必須懂3分就告訴他你會8分。只要你說的出一套道理能夠自圓其說,他們就會相信你。interview 等臨門一腳是很重要的。

38. 沒辦法跟加拿大人聊天

能夠與加拿大的話家常,是不是自己人是很重要的事情!你如果能夠跟加拿大人的話家常,他們就會當作你是自己人,你才會有更多的機會被錄用。誰會願意雇用一個完全不了解的外國人?

39. 沒有references 

本地的 references 很重要 。要多與人交往 與人為善。

40. 對於人性一無所知

揣摩人性, 當你更了解加拿大人的想法觀念與做法。你就能夠更順利更有機會成功的抓住機會。

41. 沒有自己的主見與看法

加拿大人討厭沒有特色的人. 庸庸碌碌的人。你沒有自己的主見?沒有自己的看法?那你跟別人有什麼不一樣?憑什麼他們為什麼要雇用你而不雇用別人?

42. 沒有出奇制勝

如果找工作就是只有10個人在應徵工作,那也許競爭不算激烈 。正規手段就能勝出。但是在加拿大一個工作有幾百人上千人在搶是再正常不過了。你不出奇制勝是沒有機會的。

43. 沒有及早規劃

在加拿大競爭這麼激烈的就業市場。老實說你在離開台灣之前至少一年。就該想好該怎麼樣的找加拿大工作的策略與戰術,而不是到了加拿大再開始想那真的就太遲了。入學前就該想到畢業後怎麼求職。

#加拿大求職 #加拿大#聊天 #謙虛 #自信 #統計 #英文程度 #落差 # 產業結構 #經驗#障礙 #執照 #主動 #積極

Monday, March 24, 2025

 Nunavu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unavut?wprov=sfti1#Mining

加拿大北方三個地區(省)之一 位於北極圈內的一系列群島。主要居民是 inuit人 (愛斯基摩人) 。Inuit 人有他們獨特的文字與字母系統。可參考圖三。

這個省都是冰封的群島 有許多礦產 主要是鑽石,黃金與鐵礦。尚未充分探勘開發。是西北航道所在地。

我曾經想要找這個省有沒有台灣人,但是我打聽到的是沒有任何台灣人。

二十多年前報紙上有一些Nunavut 政府IT 部門的徵人廣告1小時付120-150加幣。要簽一年合約。薪資非常優厚。 也沒地方花錢。但是我沒有得到任何面試機會。












 https://youtu.be/G1Nc8e5WvcM?si=N1-ewBxlxCooLCnW

有 Maggie Liang 的分析

Saturday, March 22, 2025

 牙醫或醫生診所 receptionist

最近輔導成功一個個案 成功找到牙醫診所 receptionist 工作!

一般而言,這一類的工作通常需要去College 上一年或兩年的相關的課程。但是實際上不一定需要。看地方看不同種類的醫療院所。這種工作就類似銀行櫃員與 pharmacy technician /assistant 是基本入門工作。高中畢業就能做。沒經驗也可以慢慢學。當然如果你所在的都市,如果失業率很高,那這種工作就會大家搶,沒經驗了就沒機會了。所以完全是看地方。

但是這個工作未必適合新移民 ,適合來加拿大已經住幾年的人,有一些要求是必須要符合的。

1. 必須英文很好。要可以跟加拿大人天南地北的聊天,因為都是用電話處理與安排appointment 與保險公司 或 dental lab 聯絡。

2. 還是必須要懂相當的醫療英文名詞。這對於台灣來的可能是一個非常大的障礙,如果你沒有醫療背景。因為每一個疾病,每一個人體組織都是一個專有名詞。

3. 必須要了解相當的醫療與牙科保險給付程序與術語。

4. 個性要隨和有耐心。記憶力好要能夠細心,與相關醫療專業人士能夠專業名詞溝通。

總而言之,就照我ㄧ貫所說的找工作,最重要的因素就是location。完全看你住在哪裡,那個地區缺不缺人?如果你附近這類工作缺人的話,反正是 entry level job. 就算你沒經驗,他們也可能會要你。你可以去試試。

所以選擇你來加拿大要在哪裡落腳才是最關鍵的成功/失敗 決定因素。 就跟植物種子落在哪裡一樣。不管是求職或移民,待錯地方 事倍功半 ,選對地方 事半功倍!

Friday, March 21, 202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GhZgxQGJbo

警車介紹

 By Royal Bank of Canada New to Canada

https://www.rbcroyalbank.com/en-ca/my-money-matters/life-events/new-to-canada/employment-in-canada/how-to-write-compelling-linkedin-connection-request-messages/

How to write compelling LinkedIn connection request messages

 聖勞倫斯河水道 Great Lakes Waterway., St. Lawrence seaway.

聖勞倫斯河水道的總長將近 4000(3770)公里 由在蘇必略湖的Duluth, Minnesota 開始經過五大湖與聖勞倫斯河到大西洋。 沿岸有許多美國加拿大的重要都市與 農工商密集區域。

許多美國與加拿大中西部的農作物穀物 工業物資 礦產 都經由這條水道,直接出大西洋。是一條重要的國際經濟大動脈。


許多讀者應該不陌生我過去寫得很多文章都強調在加拿大要求學,移民,工作成功, 英文的重要性!

要來加拿大移民或者工作,融入這個國家成功與否的關鍵就是英文。英文好成功的機會就會比較大,因為你可以跟加拿大人溝通沒有問題,也能夠交到更多的朋友。新交的朋友與人脈會幫助你更能夠生存。而你越不跟加拿大人來往,越擠在中文圈,你英文就越差越不會進步。增加更多被坑的機會,移民生存安定下來的成功率越低。這就是一種連鎖反應。這就好像你在台灣,如果你不會國台語,你能混得出什麼名堂?

由於台灣英文教育的許多根本問題,台灣人甚至整個東亞的所有國家的人都有類似的問題, 那就是在學校學的英文程度與到西方英語國家能夠生活,能夠工作的英文程度有很大差距。很多人英文聽不懂,也開不了口。完全失去的學語言的原始目的。這個差距是非常巨大的。甚至完全不是補習能夠解決的問題,而是需要全英語環境!這就類似考駕照一樣在「過去」在台灣考駕照是關起門,來在封閉的監理所考場考試 。所以拿到駕照的人還是不敢上馬路。但是在大部分西方國家考駕照,就是叫你直接上馬路直接考試。

這個道理是一樣的。封閉式的英文教育就算你考試分數再高 ,甚至你是英文老師 你來到西方國家都一樣要經過新的考驗。語法,腔調,講話速度,常用詞,常用句法,常用的縮寫,或者是該國的專用名詞。都需要一段的磨合期。這個磨合期,短者三個月,長者要一兩年。

這就可以用來可以解釋剛進入加拿大的大學的留學生 他們能夠進入這個大學,通常至少IELTS 要有7分 甚至8分,但是入學之後開始上課,通常還是聽不懂,表達也結結巴巴。必須用錄音機幾個月甚至一年。這就是因為很多語法,用詞 ,速度 ,腔調 等等不相同造成的。所以留學生需要一個適應期。

這對於新移民也是一樣的。加拿大人雇用人要求要有加拿大經驗或美國經驗是有道理的。並不是全然無理的要求刁難或歧視。新移民本來就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才有可能能夠在加拿大磨合,表現出他們該有的實力。就像美國大聯盟對於日本職棒的最好人才仍然要打個問號,因為環境不同,這些日本最出色的人才,很多是水土不服,尤其是早期很多在美國職棒表現不行。很多事情都是眼見為憑。過去表現多麼優秀,不代表你來到加拿大還能夠這麼優秀。

所以如果你能夠來加拿大先住上一段時間。這會是最好的調整,而不是貿然一來就上戰場而陣亡。你努力學習適應環境,因為不是只有語言要適應,文化氣候飲食風俗,等等都必須適應。

同樣的道理 貿然來加拿大快速換照成功也不見得是ㄧ件好事。你需要拿到的執照甚至找到了工作,但是你必須要盡最大的努力去學會新的環境,新的做法才能能夠適應並連結上。避免溝通上的失誤 。就像一位幼教的前輩說的 “你剛來的時候甚至連加拿大小孩的玩具與教具名稱你都說不出來 。妳怎麼能夠直接當幼教老師? “ 所以許多行業都需要有足夠時間,甚至去上課才能夠銜接上本地的環境與不同國家之間的作業差異。貿然的快速成功有時候不見得是好事,有時候隱藏著危險。

Tuesday, March 18, 2025

 Royal bank article New to Canada

https://www.rbcroyalbank.com/en-ca/my-money-matters/life-events/new-to-canada/employment-in-canada/canadian-resume-formats-templates-tips/

How to write a Canadian resume and cover letter: Formats, templates, and tips

 Royal Bank New to Canada

https://www.rbcroyalbank.com/en-ca/my-money-matters/life-events/new-to-canada/employment-in-canada/taking-up-survival-jobs-in-canada/

How to find a survival job as a newcomer to Canada

 From Royal Bank of Canada Career Planning & Development

https://www.rbcroyalbank.com/en-ca/my-money-matters/life-events/new-to-canada/employment-in-canada/newcomers-guide-to-finding-a-job-in-canada/

Newcomer’s Guide to Finding a Job in Canada

 最近接到一些詢問關於在加拿大求職究竟應該用 resume 還是 CV?

雖然我已經寫了三到五篇文章講述這件事情,但是我想把所有的推理邏輯與推論 ,講清清楚楚。請注意我是如何得到結論的過程可能比結論本身更重要。

其實就是那句話 “盡信書不如無書”! 求職是一種 「art」而不是 「science」。大部分的求職專家,甚至人資都告訴你應該用 two pages resume 但是我的看法是應該因地制宜。沒有一定的規則 這也跟科技發展與競爭情況有關。

這種事情其實很簡單 「成功的就是對的 」,找工作這種事情沒有一定的方法,沒有一定的規則 ,贏了就是對的。能夠成功找到工作的方法就是對的,就會大聲!

1. 加拿大一直是 commonwealth 的成員 加拿大很多事情都是按照英國的系統,例如英國使用 CV。

2. 要看你有幾年工作經驗以及你換過幾個工作?我會認為你如果有超過五年以上的工作經驗或者換過三個以上工作就應該使用 CV 而不是 resume. 因為你的工作經驗與資歷 必須要刪減才能夠放進兩頁的 resume. 這就是自廢武功。

3. 不要忘了,現階段大部分的 HR 都是使用 ATS 來預先過濾 incoming resumes. 如果你為了刪減符合兩頁 刪去過多重要的 keywords 反而 make you disqualify. 得不償失。也就是說給人看的跟給機器看的要不一樣你的優先次序是要先給機器看過才能給人看,所以內容越多越好。keywords 越多越符合 JD 要求越好。

4. 如果你在求職中一直沒有太多的回應,你就應該死馬當活馬醫改用 CV 試試看。說不定會有轉機。如果你是有多年經驗的人。

5. 雇主在找人 每個人的標準不一樣,但是你如果有更多的內容更多的關鍵字,也許某些不相關的東西觸動他的直覺 - 這就是他要找的人! 所以當然是 CV 比resume 有更多內容, 讓你有更多表達表現你自己才會更有機會。

6. 我在擔任manager interview 求職者這些年來 我就沒有見過任何一個少於兩頁的人。有些甚至 5-7頁或更多。

所謂 art 就是沒有一定成功或贏的規則。就像戰爭一樣,沒有人可以保證他戰爭一定可以打贏, 同樣的方法上次成功, 這一次未必成功。

招數是人變出來的,頭腦不能死板。要常常變換更不應該人云亦云。要成功就必須要有自己獨到不同的看法跟想法。

Saturday, March 15, 2025

 Nunavu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unavut?wprov=sfti1#Mining

加拿大北方三個地區(省)之一 位於北極圈內的一系列群島。主要居民是 inuit人 (愛斯基摩人) 。Inuit 人有他們獨特的文字與字母系統。可參考圖三。

這個省都是冰封的群島 有許多礦產 主要是鑽石,黃金與鐵礦。尚未充分探勘開發。是西北航道所在地。

我曾經想要找這個省有沒有台灣人,但是我打聽到的是沒有任何台灣人。

二十多年前報紙上有一些Nunavut 政府IT 部門的徵人廣告1小時付120-150加幣。要簽一年合約。薪資非常優厚。 也沒地方花錢。但是我沒有得到任何面試機會。







 Ellesmere island

在加拿大的很多都市都有一條街名叫做 Ellesmere. 很多人並不知道這是一個加拿大最北邊的島嶼的名稱。這個島嶼非常靠近北極。島上有一個軍事基地是 Alert . 是加拿大最北的有人居住的據點。

這個島也非常的大,也將近200,000平方公里 大概是台灣的七倍大。在北緯 83度 所以非常接近北極。島上只有 144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lNAgrGgoEY



 Baffin island 巴芬島

是加拿大最大的島嶼 是世界第五島 緊靠格陵蘭島。面積大概是500,000平方公里。台灣的14倍大 但是人口只有13,000人,全部位於北極圈以北 所以氣候嚴寒。

島上基本上都是 Inuit 人 (愛斯基摩人) 與原住民。首府 Iqaluit   Nunavut 地區的省會。島上還有一個 Nanisivik 海軍基地。島上有礦產 鑽石 鐵礦 鋅鉛礦.

幾乎每一個加拿大大都市都有一條街叫做 Baffin.


 Inukshuk

在北極圈內 Inuit 人堆起來的人形石頭圖騰。可能作為指引,警告危險,獵人指引等等作用。是inuit 文化與藝術的一部分。也是加拿大代表性的藝術標誌 類似 北極熊 水獺 都代表加拿大的形象。圖三是 Nunavut 地區(省)的省旗。 

https://www.canada.ca/.../art.../public-art/inukshuk.html

The word “inukshuk” means “in the likeness of a human.” For generations, Inuit have been creating these impressive stone markers on the vast Arctic landscape. Inukshuks serve several functions, including guiding travellers, warning of danger, assisting hunters and marking places of reverence







 哪些人可以考慮來加拿大發展?純粹建議, 也許還有更多。

1. 身材比較大號的 比較高大的女生

在台灣一般人身材size 比較小號,所以身材比較高大胖的女生有時候不容易找到對象或者容易被人指指點點。但是你來加拿大西方國家這樣的大號身材是很普遍的,尤其是加拿大大人通常比較胖一點,因為身體如果沒有一點脂肪是沒有辦法撐過寒冷的冬天的。你的大碼身材來這裡就非常普遍,一點都不突兀。

2. 單身年齡超過40或帶小孩的女生,這樣的族群在加拿大也非常普遍,沒有人會去議論你。也不會有別人去問你一堆問題。

3. 40歲以上失業或中高齡失業找不到工作的人

「如果你英文speaking and listening 程度中上的話」,可以來加拿大試試。這裡並沒有年齡歧視。(我不敢說沒有,但是比例非常低)。至少50歲60歲找工作都不是問題。如果你有足夠相關的英文能力,多年經驗與紮實的加拿大短缺的技能。

4. 思想與想法不是典型東方的類型 ,比較西化的人。覺得在台灣自己的想法與別人總是格格不入。

5. 自己的專長在台灣沒有機會發揮的。兩國產業結構不同。也許你會有機會。

6. 希望在更守法 ,沒有很多灰色地帶,沒有有潛規則的地方工作的人。

7. 不喜歡應酬的人、不習慣喝酒的人,更不習慣被強迫喝酒應酬的人。

8. 重視家庭生活,希望工作與生活更加平衡的人。想要花更多的時間,你家人在一起的人。

9. 能夠習慣高稅率有耐心的人。

10. 不喜歡日常生活中什麼事情都要攀比的人。

11. 不喜歡名牌的人 能夠適應平淡的生活,沒有各種名牌。

12. 能夠習慣無聊平淡無趣的生活的人。

13. 白目的人 ,無法習慣台灣職場處處都只能間接說話。說錯話就會得罪一堆你得罪不起的人。太多簡單的事情變得太複雜了,都需要猜,猜錯代價很大。太多的爾虞我詐,太多的人事鬥爭。

14. 凡事與台灣社會主流想法與觀念都不合的人。

15. 個性慢,總是慢半拍,不適合搶,快,找捷徑的人。

16. 飽受學歷歧視的人。學歷自卑的人。在這裡學歷ㄧ點也不重要。

17. 不喜歡被強迫加班 還沒有加班費。

18. 想要找一個寬容允許多元意見的社會。

19. 生活上總是不愉快的人。

20. 就像日本人一樣,台灣人總是島國心態,心眼小 ,雞腸鳥肚,眼紅症。總是缺乏 霸氣 ,開闊的心胸氣度,面向世界的眼界與雄心。

21. 大部分的時候是不是「自己人」很重要!70%-90%台灣企業都是家族企業。再大的企業也都是家族企業,有沒有關係很重要。不是「自己人」那你永遠都是外人。待遇大不相同。

上面提到的這些在台灣社會劣勢,非主流,處於邊緣的人 ,也許可以考慮來加拿大發展 ,但是前提條件是你必須要有強烈意志學好英文,學得非常非常非常得好,要不然你會落得兩邊空。

流利的英文或法文是能夠在加拿大生存的關鍵因素。如果你認為你沒辦法學好英文或法文那就不要來加拿大浪費時間。

以上我說的是指如果你來這裡工作與生活在純加拿大人的圈圈當朋友。如果你還是跟台灣人在一起,那很抱歉,那還是一個台灣社會,所有的價值觀跟台灣沒有差別。你還是沒有離開台灣。

Friday, March 14, 2025

 此心安處是吾鄉

許多人移民不成功其實是心中把加拿大當作他鄉而沒有把加拿大當作故鄉。所以永遠是過客心態。如果你願意把加拿大當故鄉 就會做出長遠的考慮與安排。你就不會有牽掛 。願意在這裡安度餘生。

就像1949當年來台灣的老兵,他們來台灣時可能才十幾20歲,但是沒有想到會在台灣住了50,60,70年 比在故鄉還久。

同樣的道理,你移民加拿大沒有把加拿大當故鄉,那你永遠都會是過客心態。也不會有好的長遠的發展。

就像蘇東坡”定風波”的那一句話”此心安處是吾鄉”!

 Northwest passage 西北航道

加拿大北部的西北航道與東北航道是連接亞洲東部到歐洲與北美的最短途徑。由美國東岸或歐洲走西北航道與東北航道到西太平洋比起走巴拿馬運河,Suez 運河 或繞過好望角或合恩角節省幾千公里的距離。東北航道幾乎都在俄國沿海。這兩個航道比較短,但是在過去只有每年夏天很短的時間可以通航。而且需要破冰船開路。

為了找到西北航道探勘 幾百年來 有許多探險家都沒能成功找到甚至大多數探險失敗卡死在冰天雪地的海峽。直到挪威探險家 Roald Amundsen 在1903 才成功穿越西北航道。

西北航道完全在加拿大內海領海管轄之下,隨著氣候暖化 (全球暖化最大受益國就是 加拿大 ,俄國 ,格陵蘭 許多不能住人的地方都能住人了)西北航道的航行越來越可行。 也許那一天完全不需要破冰船就能全年通航。

西北航道與東北航道的優點是比較安全沒有海盜,戰亂與巨浪的威脅。在全世界主要航道上很多地方例如波斯灣 ,亞丁灣 ,馬六甲海峽等都有海盜與戰亂,造成對航行貨輪的安全上的威脅。此外南非外海的好望角海面與南美與南極之間的德瑞克海峽,海象極差,時常有滔天巨浪對航行船隻造成安全威脅。

所以這是加拿大的一個比較不為人所知的利多 附帶資源。但是潛在利益極大。如果哪一天西北航道可以全年商業航行。那可能會有幾個附帶的發展。

1. 加拿大北極海(北冰洋)沿岸可能會出現幾個新的商業港口與修造船廠。以便提供航行船舶的維護與補給。目前加拿大海軍已經有一個海軍基地在 Nanisivik Naval Facility。在北極海航行的軍艦與巡防艦設計上需要修改以適應嚴寒氣候。加拿大海岸巡防隊也需要補充更多艦艇來巡弋。

2. 加拿大北方北極海域沿岸會有可能多出一些新的都市。現有 Iqaluit, Inuvik 港口都市會更加成長,人口增加。北方會有更多的機會。

3. 北極海地區的礦產與海底資源的開發 更為可能。

4. 北極海地區的開發也會產生更多商業與就業機會。




Thursday, March 13, 2025

 加拿大哪裡不一樣?

7. 加拿大大部分的地方一年至少有七個月的冬天。有些地方可能就算夏天也沒有高過零度太多。所以如果你非常討厭各種蟲,昆蟲那這是一個最好選擇。 大部分的蟲都消失了,至少在冬天的時候唯一能夠看到了大概就只有蜘蛛與螞蟻。

 昨天3/1 ,2025很榮幸的到台北參加主持我們協會的聚餐活動。三十位與會嘉賓相見歡!

感謝前駐多倫多與溫哥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陳冠中副處長,前多倫多,紐約,亞特蘭大僑教中心主任孫國祥,現任僑務委員會專員 莊媃,僑務促進委員 孫淑蕙,來出席聚會並指導後進! 非常感謝 Anita, Kirsty, Kent 擔任義工協助!多位在加拿大的鄉親 Max/Anne, 呂秀月,Joyce, Katie與已經在加拿大的打工度假青年Ashley, Steven 也來現身說法 說明自己的經驗與體驗!Max/Anne 說明他們在Newfoundland 如何快速的移民!

聚會先由官俊憲會長開場 說明先階段加拿大就業市場與移民趨勢與現況 ,每個人自我介紹,問答時間,每個人都收穫滿滿。

會中提到一些在加拿大生活與求職的經驗。

例如

1. 剛到一個地方,不要隨便簽半年一年的長期住宿合約。因為你不熟悉地方 隨時可能再搬。

2. 盡量找住宿短期,先了解狀況。寧可付稍微高一點點的費用也要保持彈性。

3. 合約要簽之前一定要看仔細。例如行動電話的合約或者是網路服務的合約都不要為了省錢一口氣簽個一年或三年的合約。

4. 網路詐騙非常的多。要非常的小心。

5. 沒有看到實際的東西之前,不可以貿然先付錢。

6.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任何突然冒出來的好事情都要加倍小心!

7. 蒙特婁找工作比較容易。其實不是很多蒙特婁工作都需要法文。

8. 紐芬蘭與魁北克過去30年來一直都是移民的跳板

9. 如果有任何問題可以聯絡官會長介紹當地的僑領來幫忙協助。

10. 各地的急難救助委員會能夠協助緊急發生的狀況。外交部與各地分館都有緊急聯絡電話!

11. 出發之前要買足夠的醫療與緊急保險!

12. 出前最好先買克流感!

13. 加拿大大都市如溫哥華 多倫多生活費用非常高 。例如 溫哥華 living wage 是 $27 每小時。所以如果一小時賺不到 $27 就自己要口袋有錢。

14. 一般加拿大各省基本工資是 $15-$17 每小時。

還有更多的討論事項!

另外還有目前加拿大各省各市的就業市場狀況以及不同的專長,應該去不同的地方。











 移民對婚姻的殺傷力

不要輕忽移民這件事情對婚姻的殺傷力。移民是非常辛苦與困難的事情。一開始都是非常困難的,氣候,孤獨,文化,語言,飲食,子女問題 。一開始一定有太多的不順利與挑戰。一般至少要移民五年到十年後才會比較適應與習慣並步入正軌。 特別是求職不順利,一方非常成功 但是另一方非常失敗。婚姻關係會更危險。婚姻之間的裂痕 在剛開始的惡劣的環境中會受到很也嚴厲的考驗,如果不是雙方有很堅定的意志很容易天天爭吵 然後離婚收場。

如果是一個要移民,另一個不移民的話,兩個沒有協調好,那遲早都是一定會離婚的。

夫妻要好好盡最大努力去溝通 ,甚至尋求專家協助。要不然 特別是移民不順利的,有很高的比例婚姻會出問題。

 加拿大哪裡不一樣?

5. 加拿大人口密度很低 只有台灣人口密度 1/100 。 

加拿大是一個和平的國度國是一百多年沒有戰爭在本土發生。

請參考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DvSJJX93H/

 想到另外一個國家發展與移民永遠會有風險 沒有"十全十美","不存在風險"這回事。

要離開自己的國家到任何一個其他國家去發展,都是一種冒險與探險 也就是說風險都是存在的。沒有那種沒有風險的事情。更不會有「保證」。

因為語言不同,文化不同,氣候不同,習俗不同,法律不同,飲食不同,制度不同,等等就隱含著可能的各種變數與風險。妳都得自我調適,才能夠生存下去。

如果你要等到非常穩當,沒有風險才要到別的國家發展或者移民,那可能永遠沒有這麼一天 !因為你永遠都有失敗的風險!就好像你要等船不搖晃才上船,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船在海上永遠都會有風浪產生搖晃。

所以你必須保持著謹慎小心的態度,想辦法降低移民的風險並做出你的努力。如果你要有很高的把握才願意開始行動,那可能永遠沒有這麼一天。 就跟股票投資都是一樣,永遠都有風險,如果沒有風險就沒有利潤,就不會有什麼收穫。

 哪些人來加拿大比較能夠成功會留下來?

上一集講到很多人移民加拿大失敗!這一篇文章我要講到的是依據歷史的經驗哪些人來加拿大會比較有可能成功會留下來。這一部分其實是僑務 我已經觀察很多年了。

1. 最早期的台灣留學生 

就是我那些 70-90歲的學長 在最早期的時代,1950,1960, 1970 一般台灣人是很難出國的,除非是留學生能夠拿到全額獎學金。 所以他們都是菁英。而且早期台灣沒有什麼大學,所以這一批人有一半以上都是台大的。想想看在那個沒有幾個人能夠念大學的時代是多麼不容易。在他們那個年代只要在加拿大獲得學位就可以順利的拿到身分,他們大部分有些都是進了政府機構工作,所以人生都很順利。老了之後因為加拿大住習慣了,所以都留在這裡。

2. 台灣新娘 

我在擔任同鄉會會長時幫助過很多台灣新娘。有很多甚至是還搞不清楚就嫁到加拿大來了。有些丈夫對他們不好, 婚姻出了很多問題需要我們這些海外的社團來幫助他們(我也是經過這些案件才深深體會到海外台灣人社團是這麼重要)他們在這裡無依無靠,所以我們就是他們的家人來幫忙她們。也有不少台灣新娘是嫁得很好的。能夠在這裡也有相當好的事業發展。 台灣新娘通常會繼續待在加拿大。關於我碰到台灣新娘的案件與故事 。以後我還可以發表很多篇文章。

3. 教授 

在加拿大這裡的大學的台灣教授,我認識很多位。但是我說實在話他們都不是普通人。很多這些教授小時候就是天才兒童,例如小學可能就跳了四級。長大的時候很多都是哈佛或麻省理工學院的PHD. 教授的老婆往往也是有博士學位或者台大畢業的。如我說的,很多工作都是需要有天份的甚至是天才才能夠出人頭地。

4. 創業移民/投資移民 

早期加拿大有投資移民與創業移民。這些人很多都不是一般的有錢而是非常的有錢。 所以他們就算不做生意也可以幾十年不用工作。生活過得非常愜意。

5. 技術移民 

技術移民 真的是要看你的專長在這裡好不好找工作。英文能力?決心?哪一個城市?努力程度?每一種專長不一樣,際遇差很多。早期這些技術移民只有10% 留下來

6. 陪讀媽媽 

大部分的陪讀媽媽都非常辛苦。一個人帶小孩在異國他鄉求學。他們通常跟著小孩搬來搬去。 以前認識一個陪讀媽媽每年要飛五個地方。 丈夫在大陸做生意,當初移民是來到 Winnipeg 落腳 房子買在那裡。一個兒子在滑鐵盧,一個兒子在蒙特婁。然後又要回台灣看看父母。當小孩都畢業,工作了,大部分的陪讀媽媽都是回台灣去陪丈夫了。

7. 跳船

早期在美國與加拿大 ,有一些台灣人其實是跳船的 逾期居留 非法移民 甚至偷渡客。在美國的比較多. 這些台灣人後來經過幾次特赦或其他管道之後都拿到身分留在美國加拿大。在加拿大的跳船的人以廣東人香港人比較多,他們必須借用別人們的SIN卡生活。

8. 軍人

早期的國軍裡面有些人是比較高階的軍官,所以他們有些送出國拿到美國或加拿大的博士學位。他們退伍之後通常就選擇移民加拿大或美國他們因為有退休俸,所以生活上都不是問題, 也不需要去為了生活而要去找辛苦的工作。

也有很多比較後期的軍人也都是有退休俸能夠移民定居在加拿大。他們生活無虞,所以就算沒有工作也能夠活下去。他們英文通常也比較好。

9. 特殊宗教團體

在早期台灣有一些宗教團體鼓吹到國外移民。他們是整批來的 ,有些可能是幾百人的規模。因為有宗教的力量,而且人數眾多,所以他們大部分都留下來。例如一貫道以及某些錫安教會等等。

10. 在台灣是飛行員機長 空姐 飛機維修機工長 

在加拿大的台僑裡面 我發現空軍 長榮 華航的員工比例偏高。可能是他們的生活圈本來就非常嚮往也比較有機會能夠住在北美。他們是屬於高薪階級,而且他們的英文通常比較好。所以來到加拿大就算沒有工作,也能夠生活的很好。

11. 討厭台灣的人 

不管是什麼原因 ,反正有人就是不願意回去台灣 。那他自然就必須想辦法生存下去。因為沒有退路,使得他能夠在加拿大生存下來。 

我想沒有退路是一個最重要的因素,能夠在加拿大移民成功。就像項羽的破釜沈舟 背水一戰 才能成功。你時刻想著退路 那你就不會成功。

12. 不能回台灣的人

種種原因,有些人沒辦法回台灣,也許是因為有犯案,或者是因為兵役,等等許多原因。他們也必須找出自己的生路,生存下來,沒有退路。

 加拿大哪裡不一樣?

6. 加拿大沒有學歷歧視。基本上是學歷無用論。雇主與整個社會只重視你有什麼技能?你有什麼經驗?而不是你有什麼學歷?最重要是你有什麼能力?你能夠做什麼?這才是重點!

是一個行行出狀元的社會! 每一個專長與專業都受到尊敬! 許多行業都需要專業執照。執照比學歷更重要。 工作經驗比學歷更重要!許許多多的工作甚至根本不需要大學文憑就能做。加拿大人根本不願意唸碩士博士。博士碩士都是外來移民在唸的 很多念出來也找不到工作。除非真的對學術研究很有興趣的人。唸了高等學位對求職未必有幫助。

整個東亞都是嚴重學歷通貨膨脹。太多人唸了沒有必要的教育。這些國家根本不需要這麼多大學,研究所與博士班。

本來就不需要那麼多大學,更不需要每個人去唸大學!加拿大讓一個社會回歸正常的軌道!

 加幣的歷史


https://www.bankofcanada.ca/wp-content/uploads/2010/07/dollar_book.pdf?fbclid=IwY2xjawI_xR5leHRuA2FlbQIxMAABHbDbx1c6IHw3mwNeLpYMiRR1ZZfFLP3nIHhfuxDD3x_ttOZbgjdz509Gzw_aem_Z8aAan9n6f75wk8FhnWkEQ


加幣的歷史

 移民對健康的影響也是很大! 

移民對健康的影響也是很大! 我幾十年來見過好幾個台灣鄉親甚至年輕人因為個人健康情況改變或惡化甚至癌症。有些回流,或者回去醫治。

我不敢說是因為加拿大的天氣造成的,畢竟有些人體質可能並不適應從亞熱帶搬到寒帶的氣候的變化。溫差極大,乾燥也可能造成問題,或者是可能年輕的時候沒有問題,老的時候出了毛病。這也是一個你要移民時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人難免有水土不服的情況。縱使你有強烈的決心要移民成功,但是你的身體體質與健康能不能負荷這種氣候是另一回事。有些事情是不能勉強的。

 British North America Act 1867

加拿大 Dominion 成立於 1867 由殖民地 變成 Dominion of Canada. (高度自治的殖民地) 並不是獨立。 因為這個法案是英國國會制定,由維多利亞女王簽字生效。原因是1866 美國爆發南北戰爭 在 1775 ,1812 年美國因為獨立戰爭的仇恨 一直找機會要攻擊加拿大。1866 南北戰爭爆發之後英國擔心美國又找藉口打進加拿大,所以就由英國國會制定法案,讓加拿大分離出來成為新的 dominion 讓美國沒有藉口來調起戰爭。一般加拿大教科書說加拿大是 1867年建國,但是很少國家獨立是宗主國制定法律叫你獨立 ,這是比較罕見的情況。

The British North America Act received Royal Assent on 29th March 1867 and went into effect 1st July 1867. The Act united the three separate territories of Canada, Nova Scotia and New Brunswick into a single dominion called Canada. Provision was made for other colonies and territories of British North America to negotiate their entry into the Union. The Act divided the province of Canada into Quebec and Ontario. A new federal government and Parliament was established in Ottawa together with provincial governments' legislatives. The Act established that the dominion remained under the sovereignty of the British Monarch and served as Canada's constitution until 1982.

 加拿大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 東西兩岸的大西洋與太平洋外海都有石油蘊藏 。Alberta的石油 油砂蘊藏量是全世界石油第二。

北極圈以北有許多的鑽石礦 ,Saskatchewan 的鉀礦,Ontario 的金礦 鎳礦 以及其他的銅礦 ,煤礦 ,鐵礦,鈾礦 ,白金等等。都是出口大宗。

由於加拿大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南部美加邊界一百公里內 北方大部分都是無人區 所以事實上可能還有更多的礦藏 都還未被開發或不為人所知。

在加拿大 地質學家,石油工程師,化學工程師,礦冶工程師,以及礦業的藍領技工與運輸相關等都是顯學。很多工作機會,因為產業有很多需求。但是你都得在偏遠地區工作。薪水很高,你也沒機會花錢,所以可以存很多的錢。

https://youtu.be/GyCW764ccpY?si=uP4QslpJDQXp5-09

https://natural-resources.canada.ca/minerals-mining/mining-data-statistics-analysis/minerals-economy?fbclid=IwY2xjawI_xIRleHRuA2FlbQIxMAABHZBfKVRpRsq9hE_qP8AkEE7FvFBELjWM9e1Z1ryGf85huYqNOWelprXwFA_aem_Jp2ixvLt1HHrEE46huzTkw

 最近又一次Omni TV 電視台受訪 Felix and Trisha 就業相關議題。

https://youtu.be/stWOls4LvGQ

https://youtu.be/F-h1Lc7yLw0

 粵語的重要性

很多台灣青年抽到打工度假,想要來加拿大工作順便遊玩,所以很多人去找華人的服務業的工作。但是通常會面臨一個問題。

在加拿大的主要大都市華人區的餐館與零售業大部分的職缺都要求 英語 ,粵語 ,國語 流利。因為這些華人區 因為歷史因素 廣東人佔多數 。可是通常香港人都能夠精通三種語言 英文,廣東話,普通話,但是台灣人通常都不會廣東話,這是一個明顯的缺點與劣勢。 我沒有說你這樣就找不到工作,但是你可以考慮快速地學習一下基本簡單的廣東話會話會對你在華人區求職有幫助。

 移民的動機與有沒有退路會決定移民的成敗!

之前與幾位前輩討論到,他們都是來加拿大20,30,甚至50年。這幾年有很多新來的台灣人想要來加拿大謀求發展與移民。他們談到了一個最重要的觀念,就是他們為什麼要移民?為什麼要來加拿大?這個”動機”其實決定了移民的成敗!

沒錯你「為什麼」要來加拿大決定你能不能”成功”移民定居在加拿大!

如果你覺得台灣很好,各方面都很好,那你何必來加拿大活受罪? 更何況有人認為是移民監。這真是侮辱了加拿大這個好地方!對這些人來講如果找不到工作辦不出來移民, 他有個退路回去台灣,那10個有九個最後都是回去台灣的。他們沒有意願更不需要來吃苦,受罪,辛苦,忍受與耐心,因為他們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回去」。這樣他們很容易就會放棄加拿大打拼而選擇回去台灣繼續過他原來的日子。這是最簡單的選擇,不是嗎?更不要說那些認為是移民監的人。本來一秒都不想留。

這幾十年來我因為住在 Waterloo. 這個地方傳統上就是德國人的地盤, 我認識了很多德國好朋友,不管是第一代或第二代的的德國人。我很驚訝的發現他們都非常的討厭德國。每次談到德國,他們就會有許多的對德國批評與厭惡。例如很多年以前有一起兩部飛機在德國南部上空對撞 我的德國朋友第一個直覺就是這些德國空管是不是都喝醉了 ?在他們看來德國人大部分都是酒鬼。他們討厭德國的僵化,以及他們回去德國 持加拿大護照受到不禮貌的對待(這就讓我想到 類似川普的祖父回去德國因為沒有服兵役,逃兵而被逐出德國的情況類似)等等。

在waterloo 有許多的 Mennonites  ,200多年前他們就是逃離德國來到新世界的。(Mennonite 其實大家應該很熟悉,花蓮門諾醫院就是他們設立的, 他們很多仍然說200年前的古老德語,開馬車,不用電,他們種田,木工家具非常有名,過跟200年前一樣的簡單的生活,現代的東西都沒有,一個家庭至少生十個小孩),我一直非常佩服這些 Mennonites  的祖先當初選擇離開德國, 來到加拿大(他們是先搬到美國賓州再搬到 Berlin 200多年前 Kitchener-Waterloo 叫柏林)是無比正確的選擇。因為後來德國普魯士一直在各種戰爭當中,拿破崙戰爭,1848革命,兩次 schleswig 戰爭,普奧戰爭 ,普法戰爭 ,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死了多少人?

我還認識許多其他國家的移民 波蘭 ,匈牙利 ,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烏克蘭 ,俄國人 ,他們絕大部分移民都是在批評他原來的國家。說她們為什麼原因選擇加拿大而不回去。這才是移民而不是腳踩兩條船,所以哪裡有錢賺就回去哪裡。腳踩兩條船是不會成功的。要腳踩兩條船就不該移民。

移民事實上是連根拔起移植到另一片新的土地重新開花結果。你可以想得到很多到了新的土地是沒辦法申根發芽的。失敗的比例真的很高。這一些移民時間久了,很多原來國家的事物已經人事全非。所以要移民是需要沒有退路 ,通常需要有一個強烈原因你不願意回去自己的國家的人才會破釜沈舟 。因為沒有退路 ,才會勇往直前,抱持不回頭只能成功的精神的人才會撐下去。例如有些人 他受夠了低薪 ,抱怨根本買不起房子,職場被霸凌,學歷歧視,要尋求新機會, 想要看看這個世界,想要賺第一桶金,討厭污染,血汗醫護,討厭人擠人的環境等等。

 移民 不歸路

移民是一條不歸路。移民是連根拔起移植到另一片土地。你移民過去住在這個國家幾十年後你一切都適應了,但是你的命運也跟這個國家綁在一起。

很多人沒有想到一些事情 例如

1. 你的小孩會不會說中文? 對中華文化,台灣文化完全不了解。你能適應西方的親子關係嗎?文化衝突。這些都是移民之前應該考慮到的。

2. 孝順與父母的關係。父母老了需要照顧。 這方面住在海外的人,永遠有這方面的缺憾。要儘早盡孝。

3. 台灣財產的繼承。我認識許多鄉親幾乎每年要常常回台灣照料父母。他們也有許多發生的財產遺產爭執的事情。我之前曾經辦過一場這方面的專業講座,邀請律師來說明。這方面需要盡早詢問過台灣律師了解你的權益。盡量盡可能與親戚朋友維持良好關係。

4. 有些人移民海外,我現在說的是北美以外的地區與國家。世界上很多國家並不穩定。 例如整個中南美洲像阿根廷長年一直都有非常嚴重的通貨膨脹問題,很多人財產損失非常嚴重。有些地方有戰亂,毒梟戰爭,甚至像早期的華僑有些移民到古巴或印度財產被沒收。變成一貧如洗,連回國的機票錢都沒有。更不要提某一些排華的地區像印尼 東南亞 等等。在排華暴動的時候甚至連生命財產都沒有保障。這些都是移民要小心考慮的因素。

 此心安處是吾鄉 許多人移民不成功其實是心中把加拿大當作他鄉而沒有把加拿大當作故鄉。所以永遠是過客心態。如果你願意把加拿大當故鄉 就會做出長遠的考慮與安排。你就不會有牽掛 。願意在這裡安度餘生。 就像1949當年來台灣的老兵,他們來台灣時可能才十幾20歲,但是沒有想到會在台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