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華人與台灣移民的前世今生
由於加拿大人口很少,工商業也並不發達 所以許多人移民來加拿大之後往往很難找到適當的好工作 ,許多人求職到處碰壁, 許多人都是在吃老本 ,都是賺台幣來花加幣。沒有能力在加拿大賺到錢。這就為什麼我說的大部分的人移民都是失敗的。成功失敗的標準就是 ,你在加拿大有過的比你在台灣更好嗎? 能能夠拿到 PR? 你能夠安居樂業還是只是過客?沒幾年找各種藉口又搬回台灣?
傳統的廣東移民通常第一代移民過得非常的艱辛。古時候教育不發達,這些人通常是文盲,不識中文 不會英文,最早期的廣東移民是賣豬仔(看看三民主義 孫中山提過)過來當苦力,建鐵路,挖金礦,挖運河,種甘蔗 然後可能定居下來 大部分可能都是開雜貨店 ,開中國餐館 ,開洗衣店 勉勉強強可以維持一家人的生計, 通常都必須靠子孫出人頭地。第1.5代或第二代的移民通常會表現最好, 很多都是專業人士像醫生或律師會計師 能夠完全融入加拿大的社會,甚至進入中上階層 他們都是這樣撐過來的。就像駱家輝擔任過華盛頓州州長與美國駐華大使。他就提到他的祖父以前就是在州長辦公室附近做僕役。而他的子孫成為州長 就是因為有祖先為他開路!
「美國夢的實現,有時就是1英里地的事,但這1英里地需要走上100年!」2009年,美國總統歐巴馬宣布提名駱家輝為商務部長時,發出瞭如此感慨。 100年前,駱家輝的祖父駱世澤到了美國。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到距離華盛頓州長官邸不到1英里的白人家庭做僕役。 100年後,僕役的孫子不僅搬進了州長官邸,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華裔州長.
大部分台灣移民也是如此,大部分台僑都只能靠子孫良好的表現, 才能夠在僑居地出人頭地. 這不悲哀嗎? 如果你要移民 就該自己做表率給小孩看 自己在僑居地的傑出表現, 讓小孩看你表現與成就做為榜樣,而不是只會嘴巴說教。所謂言教不如身教!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